文 | 陈金莲 宋兵 庄澄 麻宏宇

杭甬运河只能“通江”而不能“达海”的河海联运历史正式宣告结束。12月2日,一船直达从浙江舟山豪州码头出发,杭甬载着500吨机制砂的运河“新金增2”货船靠泊位于杭甬运河宁波段姚江江畔的必利盛码头,顺利结束了首趟“河海直达”之旅,开启并由此开启了杭甬运河与东海之间“无需换乘,新篇一船通达”的河海联运新阶段。

据悉,一船直达“新金增2”货船690载重吨,杭甬是运河宁波金增海运有限公司(下称“金增海运”)建造的“江海直达”型船舶,也是开启杭甬运河首批从事河海联运的船舶。

杭甬运河,新篇古称浙东运河,河海联运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一船直达历史,是杭甬我国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运河。2000年10月,杭甬运河改造工程启动,2013年底全线开通。改造后的杭甬运河分为杭州、绍兴、宁波三段,终于宁波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其中杭州段56公里、绍兴段89公里、宁波段94公里。改造后的杭甬运河是全国首条现代人工开挖运河,第一次把京杭大运河向东延伸240公里,改写了千年古运河的历史,成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

“新金增2”货船经过姚江船闸。图片来源:唐严/摄

杭甬运河宁波段2019年度货运量持续增长,全年货运总量突破600万吨大关,达616.87万吨。

千年历史水道虽然有了出海口,但是囿于河、海船舶通航的限制,有着浙东“黄金水道”之称的杭甬运河“河海直达”的梦想迟迟未能实现。

据负责“新金增2”货船检验的验船师陈帅介绍,由于船舶根据不同航区的设计区别,河船不能出海,吨位大的海船不能进江,导致以往由杭甬运河运往我国沿海的货物,必须在甬江口中转方能出海。同样,由沿海进入杭甬运河的货船,大多也要在甬江口进行中转。

“船舶中转不仅费时费力、造成货物损差,增加运输成本,还占用土地、污染环境。”陈帅说,解决船舶中转的最好办法,就是河海联运,“一船直达”。

为开拓河海联运市场,2019年,金增海运投资建造了“江海直达”船舶,即“新金增1”“新金增2”货船,专门从舟山运输黄沙、水泥、石子等材料到宁波姚江江畔的必利盛码头。

据陈帅介绍,“江海直达”型船舶,兼顾河船和海船特点,相较于一般海船,吃水较浅,受内河桥梁限制,船舶上层建筑高度很低;相较于河船,通导设备较为齐全,抗风浪能力更强。

与传统的中转方式比较,河海联运能为航运公司节省成本。金增海运总经理周方平算了一笔账。以“新金增2”货船为例,“从舟山到宁波,运载货物不用再中转换驳内河船,不仅节约了一半的时间,还可以节省每吨10元人民币的费用。”

此外,据宁波港航管理部门介绍,从杭甬运河到东海的“河海联运”体现出许多优势:减少运输环节、转船次数和操作手续,极大地缩短了运输周期;节省了重复卸货、载货的人力物力,降低了运费开支;降低货物的途中损耗1%以上,既减少了货损货差,又降低了环境污染。

必利盛码头是杭甬运河宁波段首个内河货运码头,紧靠杭甬运河宁波段姚江畔,拥有杭甬运河通江达海的优势,是宁波舟山港的集疏港通道之一。大量进出宁波的建材、煤炭、钢铁等货物,可以在此“弃陆走水”实现水运中转。

业内人士测算,每运送一吨货物,水运的价格是公路运输的四分之一,而其废气排放却是公路运输的二十五分之一,但运力、运量以及运速,水运并不逊色与公路运输。

宁波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戴东生认为,河海联运的开通,实现了沿海与内陆的直接联系,畅通了国内国际直接链接的供应链循环,完善了宁波综合运输体系,有助于宁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有助于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发展,对于宁波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