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稻香的美乡村,或隐于高山秀谷,藕香或憩于大海之滨,龙虾硕果之上的香带露珠折射出秋阳的光芒。致力服务于乡村振兴产业,回到好将更多的最初金融资源融入到乡村主体中,以实际行动支持农业现代产业化发展,稻香的美推动经济转型,藕香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龙虾建行正将金融“温度”注入当地经济发展血脉,香带走共同富裕之路。回到好  

“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最初将追逐“小时候的稻香的美梦”这飘远的思绪拉回的,是藕香鲜香麻辣的嗅觉牵引。

这其中,龙虾“王六烧烤”是鱼台龙虾生意最为火爆的餐馆,王振国也是鱼台地摊公认的烹饪龙虾的高手。“一开始,咱们县的龙虾没这么多,我也只是卖点烧烤,现在不一样了,馆子规模大了,龙虾也出了名,以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在微山湖畔平原小城鱼台,这里的夏天处处洋溢着火红的热情氛围。每年七八月份,微山湖畔平原小城鱼台的街道上,氤氲在空气中诱人的小龙虾香味,让人不由自主走进随意一个餐馆,品尝龙虾的味道。

“风扶雨沐荷荡漾,蛙鸣虾肥稻成行”

没有什么是一盘小龙虾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盘。

夏季的夜晚,三五好友齐聚一堂,在热火朝天的饭桌上,捏起一只龙虾,全身红得耀眼;辣椒、大料、芝麻的馨香只往鼻子里钻;剥开虾壳嘬一口,那种浓郁麻辣的鲜香随着舌尖浸满全身,直达每一个毛孔。有一杯啤酒就再好不过了:一场又一场“啤酒小龙虾红色风暴”正不断被掀起。

小龙虾火爆的时节,清蒸、油焖、蒜蓉等各种口味小龙虾在全国食客心中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这也让其背后的龙虾经济前景持续广阔。

自20世纪70年代,鱼台区域内的所有湖泊、河流、沟渠、坑塘等自然水域均有小龙虾分布。建行鱼台支行行长李忠是当地最早开拓小龙虾产业金融服务的带头人,他曾到包保村调研普惠金融业务时得知当地农户种植水稻收入低,便想着如何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从此,一幅小龙虾与水稻、荷田和谐共生的新农村生态图便加速绘就。

2018年,鱼台县打造“鱼台生态龙虾”品牌,在洼地首次实行“藕虾共作”、“稻虾共作”模式,这一背景之下,建行也开始对“共作虾农”开展金融信贷产品服务之路。

“藕虾共作”、“稻虾共作”的模式,是农作物与龙虾的“双向奔赴”。这两种模式真正实现了让农作物与龙虾互利共生:龙虾主要以荷田、稻田里的浮游生物、害虫、杂草等为食,减少了农药喷洒和龙虾饲料喂食;龙虾蜕掉的壳和产生的粪便是很好的有机生物肥,可以促进莲藕、水稻生长。

“就像养个小孩子”

“感谢建行的启动资金让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忆往昔岁月,回顾自己的创业史,这一路有美食,有美酒,王振国更有好朋友。

2018年,因为资金犯难的王振国第一次到营业室咨询贷款业务,在之后的日子里,在建行济宁鱼台孝贤支行的李林的服务与帮助下,王振国成了建行的忠实客户和产品“体验官”,“龙钱宝”、“建易贷”、入驻“建行生活”商家,他样样不落。

如今,“王六烧烤”颇具规模,王振国从创业者升级为老板。这一路共同成长,建行见证了“王六烧烤”小店的成长,也见证了鱼台县龙虾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鱼台,除了餐馆,像王鲁镇李集村黄光光一样精心守护龙虾成长的村民不在少数。

6月8日,李忠和行里客户经理一同来到黄光光家里拜访,池塘边工人们或撑船或淌水,将一只只个头匀称的小龙虾从虾笼中摘到箱中,拉龙虾小货车已在旁边的小路上等待多时。

黄光光边拾掇龙虾边解释说:“龙虾喜阴凉,早上是最好的捕捉时段,目前批发价格为每斤20元,地头价比外地贵2元,但仍供不应求”。

在今年,受市场影响,小龙虾的成本升高,尤其态饲料这种投入季节性强的成本,资金需求比较急,错过就会误了农时。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让李忠很快注意到这一情况。在李忠多次与黄光光实地考察沟通后,积极向上级行汇报,依靠建行产品优势,将乡村振兴裕农快贷、抵押快贷等线上贷款作为其重点金融服务产品,为虾农解决了燃眉之急。

“就像养个小孩子。”

哪怕牺牲睡眠,只要小龙虾收成好、行情好,虽然养虾辛苦,但是收获让人心里甜。

值得一提的是,天气热的时候小龙虾也不耐高温,有了荷叶,小龙虾就像在空调房里一样舒适成长,“藕虾共作”的模式获得了诸多村民的认可。

1亿多山东人的“小龙虾招牌”

金融清泉入池塘,当问到今年收成时,黄光光信心满满:“荷田养出的龙虾不仅腹部干净、肉紧劲道,而且活力强,出水72小时死亡率不超过10%,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预计今年龙虾产量为8-10万斤,收入能有将近200万元”。 

需求大、销量高,“虾农”们的金融需求也在日益增加,据统计,仅2023年6月份,鱼台支行便发放了“虾农”小额裕农快贷、抵押快贷42笔、1500万元,还重点支持了鱼台县龙虾产业项目客户500万元。

鱼台小龙虾和水稻、莲藕一同成长,建设银行也与当地地方经济共话进步。近年来,建行鱼台支行积极承办每年一次的龙虾节“建设银行之夜”晚会,将鱼台的夏夜推向了欢声笑语的高潮。龙虾经济变现,在农民的钱包鼓起来之后,鱼台便尝试把农业特色产品发展成为产业文化。

晚会将虾农与全国各地消费者积极连接起来,通过舞蹈、独唱、京剧、魔术、乐器演奏、杂剧、小品等节目俱全,取材紧贴龙虾产业发展和银行工作实际,为本地数众多虾农和慕名而来群众提供了一场丰富的“文化与金融”大餐。

去年,山东年产小龙虾5.3万吨,鱼台占了其中的3万多吨;鱼台小龙虾也入选了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3年养殖面积近15万亩,稻虾共作面积300亩以上的50余处,池塘养虾600余处,已经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同时带动龙虾产业生产、经营体系融合发展。

一只小龙虾,不仅在味蕾上吸引着本地外地的众多食客,更成就了鱼台人心中的另一种“味道”。9月23日,农民丰收节将至,我们也期待看到鱼台的农村产业翻开一个又一个别具风味的新篇章。可以看到,如今的鱼台,成为1亿多山东人的“小龙虾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