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

7月12日,中国责任中国资构由商道融绿主办、投资G投亚洲投资者气候变化联盟(AIGCC)联合主办的论坛绿色2022年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夏季峰会在线上举行。中国如何通过绿色金融工具,夏季型金系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发展,促进成为各专家学者讨论主题。基金建转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博士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的融体最新科学进展,她强调IPCC最新报告AR6中指出,中国责任中国资构全球温室气体持续增加,投资G投气候变暖持续加剧,论坛绿色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夏季型金系人类和社会经济系统带来的促进负面影响也越发凸显。由于国家经济和能源结构的基金建转差异,低碳转型对于经济带来的融体利弊程度有所不同,对中国而言是中国责任中国资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

原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China SIF名誉理事长王忠民在峰会上指出,低碳转型过程中受到合成谬误、分解谬误等影响,可能出现低效与紊乱,为了引导微观主体合力达成低碳减排目标,需要依靠价格发现这一市场手段,在持续交易中逐渐实现碳排放平衡。他还指出,目前市场主体参与度不足导致碳排放交易价格较低,未来要依靠价格发现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参与进来,促进碳市场健康发展。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首席执行官Sean KIDNEY指出,目前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多快的速度内完成低碳转型,以中国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持续增长的可持续债券发行量和对转型金融的关注都增强了投资人选择绿色和可持续资产的信心。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汪义达认为,发展绿色基金可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ESG投资的快速增长为此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有三个特点,一是股东多元、可增信赋能,二是投资模式创新、投资方式多元化,三是落户上海、可发挥上海独特优势。汪义达表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将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博士指出,低碳转型意义重大,金融可以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实体经济转型。第一,通过更好的定价机制、资源整合和风险管理,有效推动企业增加减碳方面的投资,促进碳减排、碳吸收和沉降等技术和行业的发展;第二,金融可以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时适度减少甚至抑制一些高碳行业的发展;第三,金融还可以在碳交易领域做一些探索。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China SIF副理事长安国俊博士指出,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作用,首先要加强投资、金融、财税等工具创新,激励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产业及转型技术领域;完善绿色金融与绿色财政、产业政策协调发展的“1+N”政策体系,推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可持续金融、气候投融资、影响力协同发展。引导绿色基金ESG投资、资本向善的趋势和体系的完善。同时也要逐步完善与转型金融相关的行业标准、风险定价机制等“基础设施”框架的搭建,培育绿色基金、碳中和基金等绿色投资者,将资管产品创新与社会责任承担有效协同,为双碳目标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协同发展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