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经济导报 段海涛 李淑楠

2月21日,受益山东奥扬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扬科技”)在山东证监局进行了IPO辅导备案,于重扬科再次开启冲刺A股上市之旅。卡市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场持产线奥扬科技曾于2020年9月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暖生申请,2021年9月通过上市委会议审议,满负2021年12月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荷运让人颇感遗憾的转奥是,2022年7月,技趁机重证监会决定终止对奥扬科技的受益发行注册程序,奥扬科技IPO在最后关头“戛然而止”。于重扬科

如今,卡市奥扬科技再次启动上市辅导程序,场持产线并选择中信证券作为辅导券商。暖生奥扬科技此次能否如愿上市,满负颇为引人关注。

图片来源:摄图网

再次接受IPO辅导

辅导备案报告显示,2月7日,奥扬科技与中信证券签署了辅导协议,辅导期为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整个辅导工作分四阶段进行。不过,辅导备案报告并未透露其上市板块。

公开资料显示,奥扬科技位于潍坊诸城市,成立于2011年6月,注册资本10426.37万元,控股股东和法定代表人为苏伟,其持有公司43.13%的股权。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奥扬科技研发中心位于青岛市,产业基地设在诸城市,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围绕天然气跟氢气两条能源主线,主营汽车供气装备系统、能源储运装备系统、制氢加氢集成装备系统。

前一次IPO申报材料显示,奥扬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车载LNG供气系统,2018年-2020年及2021年1-6月,其销售收入分别为3.42亿元、6.06亿元、8.02亿元和2.6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47%、96.93%、98.26%和97.89%。作为国内重要的低温绝热储运应用装备生产企业之一,奥扬科技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与一汽解放青岛、陕重汽、成都大运、重汽济宁商用车、重汽济南卡车、重汽济南商用车等知名整车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财务数据显示,奥扬科技2018-2020年业绩增速迅猛,营业收入分别为3.57亿元、6.27亿元、8.19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95.21万元、4921.73万元、1.04亿元。

优良的业绩也使得奥扬科技前次IPO一度顺风顺水,2020年9月提交申报材料后,2021年9月顺利过会,2021年12月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但行业形势的变化,使得奥扬科技IPO在最后关头折戟。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奥扬科技前次拟募资4.59亿元并在创业板上市,此次是否依然将上市目标瞄准创业板?公司近几年业绩如何?2月22日,经济导报记者致电奥扬科技试图了解相关情况,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行业形势利好上市前景

“注册阶段撤回申请文件,这确实比较少见。从以往情况看,注册不成功的企业,要么确实有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要么业绩有大幅下滑的风险。”济南长期观察资本市场的分析人士孙伟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奥扬科技重新启动IPO,显然是认为不利因素已经解除。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奥扬科技的业绩与重卡行业息息相关。

“如果未来重卡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且短期内不能及时提升,将影响公司车载LNG供气系统的销售,对公司的业绩及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奥扬科技前次IPO时重点提及的风险点,恰恰被很多市场人士认为是其IPO折戟的重要影响因素。

据了解,由于重卡行业景气度下降,天然气重卡销量同比和环比均大幅下降,2021年奥扬科技业绩“刹车”。据披露,公司当时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至6.05亿元,同比变动-29.15%至-26.1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000万元至7500万元,同比变动-32.48%至-27.66%。2022年重卡行业更是遭遇寒冬,很多重卡行业相关企业业绩腰斩甚至下滑80%以上,奥扬科技因“业务情况及发展战略规划”原因主动申请撤回注册材料,似乎也不难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以来,国内重卡市场持续回暖,全年总销量达91.08万辆,同比增长35.60%。其中,2023年国内共销售天然气重卡15.2万辆,暴涨超3倍,达到了历史峰值,自2022年12月以来销量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奥扬科技也迎来复苏。

奥扬科技相关负责人在2023年9月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在诸城的两大厂区全部是满负荷生产,工人两班倒,产线连续24小时不间断生产,但仍供不应求。

西南证券认为,短期来看,北方供暖季结束后,天然气价格有望继续回落,推动天然气重卡销量增长。长期来看,依托细分市场爆发机遇与海外市场支撑,叠加国内万亿国债项目逐步落地带来的内需改善,重卡行业仍将保持复苏态势。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奥扬科技在前次IPO时,注册资本为6665.52万元,实际控制人苏伟直接持有4501.04万股,占总股本的67.53%,而此次IPO辅导时,奥扬科技注册资本已增加至10426.37万元,苏伟的持股比例则降至43.13%。从上次IPO折戟至今,奥扬科技又引入了哪些有实力的股东,新股东对公司上市前景、未来发展又有哪些期许?经济导报记者未能从奥扬科技方面获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