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程璐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ChatGPT出世火爆业内外之后,大模道内2022年到2023年我们其实很焦虑,型加技术上大家被拉回到同一起跑线,速社好像很多公司训练一个模型就能做出来差不多的交赛卷产品。”5月30日,何化竞 Soul App CTO陶明在媒体开放日上如此表示。应对大模型的同质突破式发展,为社交领域带来底层技术、争焦模式创新的大模道内新可能,内卷一向严重的型加社交应用赛道再次迎来竞赛升级。Soul内部做过一个统计,速社过去一年里做“AI+社交”的交赛卷公司冒出了100多家。海外有Character AI、何化竞Talkie、应对Janitor.AI,同质国内大厂QQ推出“AI聊天搭子”功能、抖音悄悄上线AI社交App “话炉”,百度在也做出了AI对话独立APP“万话”。同质化竞争加强,互联网大厂、创业公司该如何抓住大模型的机会?陶明对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表示:“ChatGPT迭代的过程中,外界对其认知越来越强,冷静下来思考之后,我们做出了判断。单一的模型无法全方面地解决问题,单纯的技术也并不能够去构建壁垒,商业公司的竞争最终还是会落到各自端内的发展。”Soul APP上线于2016年,主打非颜值虚拟社交、灵魂匹配、兴趣图谱等产品。Soul招股书显示,2020年到2022年,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2080万、3160万及2940万,平均日活跃用户分别为590万、930万及950万。“社交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信息交流和情绪价值的交换。”陶明表示,平台最开始使用AI,是希望其能帮助用户做连接,通过去中心化机制找到兴趣相同的人,提升效率及精准性。早在2018年,Soul就曾经想做一个帮用户优化表达、练习表达的ChatBot(聊天机器人),2019年相关产品与技术战略确立,将AI引入人与人的关系链接。据界面新闻了解,2020年起Soul启动了对AIGC的系统研发工作,并上线了AI苟蛋、AI生成绘画等功能。2023年,Soul推出自研垂类大模型Soul X,该模型具备prompt驱动、条件可控生成、上下文理解、多模态理解等能力,以实现有情感、有温度的交互。当AIGC领域讨论焦点从大模型逐渐转移到应用层,目前Soul正在围绕用户需求和社交场景推进“模应一体”落地。据Soul App产品负责人车斌介绍,现阶段公司已经在AI推荐关系、AI辅助对话等方面进行了布局,先后推出了拟人型智能对话机器人“AI苟蛋”、AI聊天助理等新功能。并有其他场景结合,例如,在游戏场景“狼人魅影”中引入AI能力。此外,Soul还发布了主站外推出的首个独立应用“异世界回响”,该应用定位为AI社交平台,用户可与虚拟角色进行沉浸式即时交流。平台也面向用户开放了AIGC工具创建虚拟角色的能力。陶明认为,当下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模型和应用的割裂感较强,很多公司是拿着锤子找钉子,“我觉得未来行业‘杀手级应用’一定存在于原来就具有场景应用的公司,而不在于纯粹的模型公司。”对于AI介入社交关系,虚拟人和真人的社交互动是否稀释会平台的真实属性,车斌回应到,Soul曾经也对AI徘徊过,认为用户是不是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但最后数据说明AI其实能帮助用户更好使用产品。“AI更多是辅助的作用,Soul会清晰地区分人和机器的差别,AI作为工具辅助用户聊天、破冰、打开话题,作为Agent帮助用户获得知识和情绪价值的回馈,但我们会明确告知用户这些就是机器人。”车斌说。社交流量作为离商业变现最近的赛道之一,AI加持后的想象空间巨大。Sensor Tower发布的《2024年全球移动应用市场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社交品类在收入破亿美元的非游戏应用中位居TOP1,其中以ChatGPT为代表的AI+Chatbot领域应用数量最多,全年收入达到3.5亿美元,约占整个AI赛道收入的20%。不过,现状是国内尚未跟上海外AI社交产品的规模及商业化步伐。截至2024年1月生成式AI产品独立月访问量前50名中,硅谷聊天机器人产品Character.AI在网页版排名第三,仅次于通用ChatGPT和Gemini。根据官方信息,Charaoter.Al发布5个月后,用户已经发送超过20亿条消息,活跃用户平均每天花费超过2小时与AI互动。Character.AI在探索C端业务变现的同时,近期也在寻求与Meta、xAI合作。Talkie是MINIMAX在2023年6月海外推出的AI多模态社交应用。Talkie及其追赶的C.AI、Replika都局部验证了付费订阅、增值聊天服务内购的商业模式。比如在Talkie中,用户订阅制方案每月定价均为9.99美金,用户可以付费内购打电话模式、星念卡牌等,加上App内的广告弹窗,已经实现了ROI转正。广发证券研报中提到, 海外头部产品差异化竞争,商业化进程较快,但国内的用户规模相对较小,市场仍待现象级产品出现。此外,大部分产品存在功能同质化且单一的问题,仍需时间探索方向和产品定位。例如年初爆火的AI应用“哄哄模拟器”,上线24小时内就吸引了70万用户,两天烧掉了10亿token,但是该产品开发者王登科曾坦言,考虑到大模型的成本和用户流失的情况,“哄哄模拟器”不适合商业化。该产品背后使用的大模型基于GPT,调用OpenAI的GPT3.5接口,当用户即时在线数突破2万人时,预估的大模型账单也逼近1000美元。这也是未来国内所有相关AI社交产品需要面对的商业化落地问题。目前Soul核心商业变现方式来自增值服务,包括虚拟礼物、虚拟形象以及会员特权等用于增强用户体验的权益及产品。在享受到AI红利到来之前,Soul可能还需要做出更多投入,并想办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