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

5月29日,复旦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公布了2023年6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指数此次公布的月全复旦碳价指数包括六项价格指数,涉及CEA、国碳CCER和I-REC三种碳资产,市场具体如下图所示:

2023年6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来源: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2023年6月I-REC价格指数;来源: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提到,齐升5月全国碳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复旦CEA日均成交量为7.11万吨,指数相对于4月的月全日均成交量5.54万吨增加了28.34%。研究中心表示,国碳5月,市场在全球主要碳市场价格普遍下跌的齐升情况下,CEA却实现了量价齐升,复旦这与近期主管部门加快碳市场建设步伐有着密切关系。指数

5月18日,月全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持的“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启动会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召开。各位代表一致认为,当前碳市场扩围条件已基本成熟。我国碳交易市场目前仅纳入发电行业,未来有望逐步纳入钢铁、水泥、石化等高碳排放行业。市场主体范围扩大的实质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让市场预期碳市场建设步伐有所加快,带动市场主体入市交易,推动价格回升。

此外,6月全国和试点碳市场上各项CCER价格指数中,各项CCER价格指数普遍下跌,广州和其他地方市场最为严重。

近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公布全国温室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交易系统安全测试服务项目成交结果,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安全测试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安全测试分别以56000元和28000元成交。研究中心表示这意味着全国温室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交易系统进入安全测试阶段,为今年CCER重启做准备。

据研究中心介绍,5月全球主要碳市场成交量分化,英国大涨,欧盟和韩国回落;全球市场碳价均呈现下跌趋势,绝对价一侧,英国跌幅最大。

研究中心指出,本月欧盟碳价呈现震荡下跌走势,欧盟委员会于5月2日宣布将推迟为“RepowerEU”计划提供资金的额外碳排放配额拍卖,促使履约企业与投机者强力买入从而推高了短期碳价水平;而碳价下跌主要是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不佳和能源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

研究中心还公布了2022-2026年生产的I-REC价格预期,覆盖了水电、小水电、风/光三类I-REC。对比2023年5月I-REC价格指数,除2024、2025年风/光项目产生的I-REC价格之外,本月市场预期2022年-2026年间生产的各项I-REC价格普遍发生下跌。

4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一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并表明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动完善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

研究中心表示这有利于引导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消纳利用,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水平,推动绿证机制得到落实。随着国内绿证市场的逐步建立健全,部分企业将转向采购国内绿证,降低了对I-REC的需求,对I-REC价格形成下跌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