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蒋攀 屠以撒

“永健,小裤脚把你家的教授进村四合院打造成一个网红咖啡馆,你来当馆长,团队我每个月给你保底500杯,挖宝网红绝对能火!孵化”“不用500杯,创业村探50杯就行。宁波宁海”连日来,守村收路中国人民大学小裤脚教授丛志强带领运营小组和宁海县大佳何镇相关干部一起趁着夜色、民增走巷串户,小裤脚来到葛家村村民家“挖宝”,教授进村动员村民参与到“村宝创业季”项目中来,团队一起在家门口创业做生意。挖宝网红

据悉,孵化“村宝创业季”项目是创业村探艺术振兴乡村发源地葛家村,积极探索“4+X”陪伴式创业,构建家庭微品牌集群的新模式。村宝,即村民。运用“4+X”陪伴式创业,即一个家庭捆绑一位设计师、一位青年创业导师、一位运营官、一位村民,根据创业特定需求,可灵活引入助力导师,并将多个家庭微品牌进行多样化组合,形成集群,合力发展,帮助村民家庭创业,形成家庭微品牌集群,是葛家村依托“艺起富”乡村数字平台和在地化整村运营的生动注脚。

“共同富裕的难点在乡村,而乡村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是留守村民增收。留守的妇女老人如何增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我们希望通过‘村宝创业季’,探索留守村民增收的有效路径。我们通过‘挖宝贝、长眼界、开脑洞、聚共识、同行动、鼓腰包、创品牌、帮老乡’八步,清除他们‘不愿创业、不敢创业、不会创业’的障碍,激发留守村民创业、整合多户业态资源、运用整村运营方式,打破传统乡村单一的经营模式,由‘单个打拼’转变为‘抱团发展’,线下经营转为‘线上线下’同步经营。”丛志强表示,当前团队设立一支“村民创客联盟”,分成线上团队和线下团队两组,每天线下运营小组入户深入了解村民生活,结束后立即与线上回访小组召开“云会-村宝创业季”语音会议,把人物、空间、路线定下来,筛选出50户村民作为业态培育目标,后续团队还将带领村民开展外出学习、技能培训、产品研发、平台上线、开张营业、品牌融入等实施方案。

而这样的理念是否能被村民能接纳和信任呢? “我年纪大了,丈夫也有慢性病,怎么搞得动?”说这话的是77岁的村民叶双英,腌制出来的冬瓜远近闻名,但她却意识不到这是赚钱的宝贝,运营小组负责人叶成龙就提议让她开个“冬瓜馆——臭·味相投”。听说让她开个馆子,叶双英连连摆手拒绝,拒绝的原因在于家中的丈夫根本没法下地干活,更别说种冬瓜了,“我们家去年几十条冬瓜没人去收,都烂在地里。”对此,叶成龙表示,冬瓜可以进行采购,腌制后做成罐头,汤汁可以做臭豆腐,请小裤脚教授团队帮着设计好,对外进行销售,而她自己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把冬瓜腌制好,就能在家门口把钱赚,打消疑虑的叶双英欣喜地同意加入“村宝创业季”项目。

“几天走访下来,很多村民一个劲地问我,自己能做什么?需要怎么配合?看得出来村民内生动力不断被激发。”叶成龙说,在前几天的入户调研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聊生活、寻特长、贴身份等工作路径,即经过熟悉关系的村民介绍,再深入进行了解村民擅长的技能以及院子可利用空间情况,争取打造成“一户一品,一户一生活”。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村民叫葛爱素,今年64岁,她家院子就在教授路边上,进到家中访谈时,询问其擅长哪些技能,葛爱素表示自己做的东西基本家家户户都有,谈不上突出,但是自己非常想参与。交谈中,叶成龙打开了她家中的冰箱,发现里面有一瓶辣椒酱,了解下得知是葛爱素自己腌制的,而目前辣椒酱有比较大的消费市场,当即叶成龙表示可以让葛爱素开一个“辣椒馆”,进行多元化的“辣椒酱”开发,这一建议得到了葛爱素的赞成,并加入到项目中。

这几天,葛家村一群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都没好好睡过觉,心里想的都是怎么创业。“我要尽快创业,这样再去大凉山德育村当老师的时候,除了教村民建设之外,我还要教他们怎么创业。”葛家村村民葛运大高兴地说。酒吧、农家乐、民宿、美术馆、扫帚馆、茶艺馆、棋馆、土豆馆、咖啡屋、冬瓜馆、辣椒馆、披萨馆、小吃馆……多日下来的夜访,目前已经确认了35个业态方向。提到项目,葛家村党支部书记葛万永非常支持,他表示,五一期间“桂语零号乐园”开园营业,整个假期引流近4万人次,总流水收入约达60万元,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个人收益。“乐园热闹了村子外头,而‘村宝创业季’是充实村里头,首先利用“发动机”引流,提升村集体收入;然后将人流送到村民家里,增加村民收入,两者是一个互补项目,结合一起才能真正带动村民致富,让乡村变得更美、村民变得更富,这一切也是我们村干部一直想去实现的。”葛万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