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202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保险保险考生即将面临志愿填报。精算在今年的现身学门高考中,一道与保险精算相关的高考题目出现在北京数学高考试卷上。2024年高考北京数学卷具体来看,考题题目以保险公司的专业保险业务为背景,设计了三个问题,保险保险核心考查学生的精算统计和精算学知识,其中第三问涉及无赔优待(NCD)系数,现身学门是高考保险常见的实务知识。保险不仅在高考题中“出镜”,考题在报考志愿时,专业保险学和精算学作为金融大类的保险保险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众多考生的精算考虑范围之列。那么,现身学门保险学作为一门专业适合哪些学生就读?进入保险业都需要哪些技能?界面新闻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保险学是一门怎样的专业?据学信网公开信息统计,全国共有127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保险专业,还有200余所专科院校也开设了保险专业。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院校都设立了专门的保险学院,而其他财经类院校的保险学专业通常隶属于金融学院,综合性大学则倾向于将保险专业设置在经济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之下。保险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传统的保险学理论、风险管理和金融投资等基础课程外,一些高校还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色,开设了具有特定培养方向的课程,例如保险精算、健康保险、风险管理等。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不同领域,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向界面新闻介绍,目前很多院校都是大类招生,保险是在金融学相关专业内招生,入校后进行专业分流。保险专业作为金融学科,在应用经济学大类里,需要学习高等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等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尤其是数学、管理和法律知识。谈及选择保险学的原因,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精算方向研究生陈伟向界面新闻表示,高考时作为文科生,选择范围有限,金融属于一个热门方向。当时作为大类招生,之后进行了专业分流。“精算师作为‘金领中的金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职业机会是当时选择的重要因素。而且学习保险精算会涉及大量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内容,这种挑战也让人跃跃欲试。”在陈伟看来,相较于金融和会计等聚焦于“数字”,保险更加丰富和有趣,有很多不同的角度,需要感知现实世界的各种风险。同时还需要考虑对风险定价,寻求风险和保费的对价均衡。“银行和证券行业的金融从业者关注的核心可能是‘价格’,债券和股票等等都有一个价格,需要考虑其变动的方向和幅度,某些时候虚拟属性比较强,受到情绪冲击的影响比较大。但是保险不同,保险寻求的是风险与保费的对价平衡,这种风险确实存在于客观世界,并且存在某种概率分布,而这个更真实和客观。”陈伟进一步表示。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博士梁瑞向界面新闻表示,作为一直学习保险学专业近8年的学生,他越来越感受到保险是一门有价值、有温度、更有趣的学问。“保险的初心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本质是社会互助行为。它直面风险、承担不幸,这是极其难得且珍贵的品质。”研究农险多年的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向界面新闻表示,他和保险结缘始于自己的农村经历。“每当我见到听到遭了灾非常无助的农户,拿到保险赔偿让他们摆脱绝境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时候,我就打心眼里觉得高兴。当然,在调研中也看到那些没有买保险的农户,灾后好几年了还家徒四壁,就感到非常难过。这也让我更加觉得离不开保险,要不遗余力地做好保险研究,普及保险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保险,参加保险。”行业期待复合型人才想要学好保险学需要哪些特质?梁瑞认为,从底层来看,逻辑、写作和数据分析处理是需要塑造的核心技能。就专业素养而言,保险学隶属于应用经济学大类,“保险+法律”、“保险+财会”、“保险+科技”等复合型人才在实务中将更加被需要。他表示,保险专业应用面广,机构布局多,精算、运营、法务、财会等岗位多元,就业前景较好。保险学专业毕业的学子,也不一定只能在保险业任职。梁瑞认为,在就业上,保险学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比较广阔。本专业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运行管理、信息科技、收展、审计、培训等部门相匹配,但同样可以到银行、证券、基金、信托、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管理公司等就业。与此同时,保险业也在期待着复合型人才。燕梳新学堂创始人、大家财险原总经理施辉向界面新闻表示,保险业需要可塑性强、学习能力强、喜欢挑战的人。“保险业越做越大,分工也越来越细,大到天上的飞机、水电站、小到家家户户,都需要保险。这里面涉及到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因此想要做好保险,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拓展。”以财险最核心的核保能力为例,据某外资财险公司高管向界面新闻介绍,核保是风险评估与确定承保条件的核心环节,其根本在于准确评估风险并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一揽子风险管理方案。“优秀的核保不仅基于对特定行业风险的深刻理解,还需从客户角度出发,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为此,保险公司倾向于招募具有行业背景的专家,经过保险专业培训后成为核保人,以确保对特定风险有更为精确的把握。”此外,随着保险行业的不断变革,对推销保险的销售人员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施辉强调,保险的销售环节可以锻炼人、磨炼人、锤炼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职业,需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果能做好保险销售,各方面的技能都会非常出色。”为了向专业化、职业化和高素质化代理人队伍建设转型,更好地服务中高端客户群体,各保险公司纷纷推出精英代理人计划。如泰康保险集团发布了《健康财富规划师职业技能标准》,明确了健康财富规划师(HWP)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同时规范了从业要求和资格标准。健康财富规划师职业技能标准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指定,覆盖养老、医疗、保险、资产管理、法律等多个领域。中国人寿在2023年底启动“种子计划”,通过制度突破、融合招募、场景营销、精准赋能、平衡管理五大板块,以县城及以上中端客户市场细分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健康、养老、财富管理等多元保障。除此之外,平安发布了高端代理人品牌“平安MVP”、中国太平招募“医康养代理人”、中国太保发布了“CA企业家计划”、新华保险发布了“新华有WE来--优计划”。在相关计划的带动下,各家保险公司代理人队伍的人均产能、人均佣金等指标均有所提升。中国人寿2023年的月人均产能已达1.42万元,同比增长21%;销售队伍产能大幅提升,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28.6%。泰康的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扎根,“HWP”全国布局人数已近2万。在监管上,监管部门亦在引导保险销售队伍走职业化道路。2023年发布的《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提出对代理人进行分类分级管理,2024年发布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方向)(征求意见稿)》、《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培训与测试大纲(人身保险方向)(征求意见稿)》、《人身保险产品销售授权管理自律规则(征求意见稿)》,已制定了代理人分类分级管理的细则。在财通证券分析师夏昌盛看来,这将加速出清保代市场低质人力、减少误导销售、提升代理人专业能力和形象。此外,由于不同资质代理人升级的从业年限要求相差较大以及差异化产品授权,或倒逼保险公司加大优增优育力度。保险业收入垫底金融业尽管保险精算师有“金领中的金领”之称,但保险业整体的薪酬水平显著逊色于券商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五大上市险企在职员工平均薪酬为25.537万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薪酬最高的是中国人保,在职员工平均薪酬为28.195万元。五大上市险企中,平安人寿公布了2023年保险代理人的收入水平,代理人平均月收入为9813元,年收入约为11.78万元。与之相比,一直在降薪的券商薪酬水平仍数倍高于保险。中信证券2023年的人均薪酬水平达79.73万元。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信建投2023年人均薪酬均超过60万元,分别为69.72万元、65.45万元、64.75万元、62.01万元、61.82万元。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银行业,人均薪酬绝对值前三名的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和招商银行,薪酬分别为59.54万元、58.41万元和58.26万元。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陈伟在职业选择上也将目光投向了其他金融领域。他表示,从秋招的实际情况来看,保险为年轻人能够提供的薪资相对有限,尤其是与证券业、基金业和信托业相比。即使是后期的增长可能更为强劲,但在当下也难以安抚年轻人不安的内心,而且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保险市场明显二八分化,大家非常偏好头部保险公司,而头部保险公司释放的岗位有限,也造成了结构性的供需错配。保险业的收入也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高管方面,常年稳坐行业年薪第一的是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兼常务副总经理陈心颖,去年税前年薪为1300.59万元,另外一位年薪超千万的高管—平安首席风险官张小璐,税前薪酬1068.37万元。其余税前薪酬超500万元的保险业高管包括:中国平安监事会主席、职工代表监事孙建一,副总经理付欣、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董事长马明哲,副总经理蔡方方,副总经理黄宝新等5位行业高管。其余上市险企中,中国太保平均薪酬略高于另外三家,有8名董监高税前薪酬处于2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新华保险最高税前年薪处于200万元至300万元区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最高税前薪酬处于100万元至200万元区间。另外从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统计,共10家保险公司董监高最高年薪超过500万元。在销售人力上,各个保险主体公司和经纪代理机构也不乏高收入人群。如明亚保险经纪2023年COT(百万圆桌会中的优秀会员)人数343人,TOT(顶尖会员)人数129人,这意味着公司有近500人年入过百万。在施辉看来,虽然保险业不像券商投行,可能随着行业的机会大富大贵,但保险业踏实、有韧性。“保险业在经济上行周期,虽然发展也不错,但不会有太大变化。在经济下行周期,保险业受到的冲击也更小,部分人对保险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庹国柱认为,除了一般的理科基础之外,保险业要有爱心,愿意通过保险去帮助人们,帮助企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因为保险就是一种风险补偿机制。(应采访对象要求,陈伟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