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明一

近日,山东山东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公布了七起指导案例,文旅并明确提到旨在以案例发挥教育示范和警示震慑作用,观察提高社会公众法律意识,导案提升行政执法水平。例的旅游

界面山东注意到,背后山东文旅厅在公告中为每一个案例添加了关键字标签,警示境而细分七起案例,业呼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不合理低价游”与“未经许可经营”。唤良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低价游”,展环谨慎甄别应对 

“执法人员在双随机检查中发现,山东山东山东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每人240元的文旅价格组织了两名游客参加了厦门双飞5日游,行程中安排有五个购物店,观察通过诱骗并安排游客进购物店购物的导案方式获取了地接社按照人头实际返款金额400元。”

这是例的旅游山东文旅厅发布的第一个案例,也是“不合理低价游”的最常见形式,同时,该案例又引出旅游业界的“负地接”模式。

事实上,仅240元/人的团费,无法支付山东往返厦门的“双飞”票价,更何况旅行团要面对长达5天的消费。

图片来源:山东省文旅厅官网截图

从案例可以看出,两名游客到达厦门之后,旅行社“行程中安排有五个购物店”。同时,该旅行社“获取了地接社按照人头实际返款金额400元。”

青岛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山东,所谓“负地接”,如案例所示,A地旅行社负责招徕游客赴B地旅游,并交接给B地地接社,由地接社成团,并支付A地旅行社人头返款。如此,旅行尚未开始,B地地接社的收入已经成为负数,加之游客的吃住费用,如何才能不亏本?唯有购物,“赌”游客的购买能力。

近些年,对于跟团游,“单男不收,全男不收,65岁以上加收保证金”等规则,已经开始标注在旅行社的线路推介页卡上,其用意终究还是考量到游客的消费能力有可能会影响到“收入”。

该业内人士称,有的地接社一年之中有几个月都在亏钱,比如用车、酒店餐饮都是签单年结,只要年底结余赚钱就可以。

在网络自媒体发达的当下,游客接触旅游信息往往源于旅行社职员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线路页卡,当线路价格低于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就要提醒自己保持警惕。

那么,所有的低价旅游行为都是陷阱吗?当然不是。

去年,界面山东曾关注过清明小长假前期,朋友圈出现的类似于 “几十元省内游”的页卡宣传,比如“58元游临沂三大景区”——“青岛发车至临沂某三个景区,当天往返,58元一价全含,零购物零自费”。

事实上,58元近乎是一张青岛至临沂的大巴车票的价格,若是“一价全含”,是否会存在低价陷阱?

随后,界面山东联系对方得到答复是,“春节,许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国内游低迷。为了即将到来的小长假蓄力招徕人气,旅行社与景区联合,景区给予旅行社免门票的待遇,旅行社也算是赚一个交通费。”该旅行社保证,其只是负责接送游客到目的地,全程是游客自由游览景区,并无其他安排,且会提前告知游客餐食自理。

同理,若是面对“58元一价全含,大交通为往返‘双飞’”的宣传,游客应该谨慎甄别应对。

图片来源:摄图网

对“不合理低价游”勿存侥幸心理

潍坊的宁先生十分怀念疫情前每年一次出国旅行的日子。“每当有出游需求,我就会关注特价团,尤其是线路的‘尾单’。”宁先生告诉界面山东,自己心里清楚“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种机票往返费用都不够的特价团,必定需要购物。

“这是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只要自己耐住性子不购物,他们(旅行社)也无可奈何。”宁先生说,“全程看破不说破,论理,他们自己有错在先。”

在本次公告中,山东文旅厅已经明确,严查低于行业公认的合理价格的包价旅游产品,地接社以“零团费”价格或“买团”形式,接待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旅游团队,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的“不合理低价游”违法违规行为。

事实上,市场需求具有双向属性,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对于旅游业而言,亦如是。当文旅部门开展整治行动,游客更应该提高防范意识。

“有时候,并不是我们来做市场,而是市场推动我们往某个方向行走。”有着十几年旅行社运营经验的陈女士告诉界面山东,公司之前也做过一些定制自由行,许多客人一问价格,基本就没了下文。

“当旅游从奢侈品变为普通消费品之后,大众看中的就是价格。”陈女士说,或者,有比自由行拿不到的价格,人们才会选择来旅行社,基本都是这种心理。

“目前,旅游产品早已细分,但是常规有购物安排的团占实际预订中的份额最大。”陈女士坦言,然而,有些客人也会很直白表明,他们不会买东西也不想承受“冷嘲热讽”,旅行社也会推荐纯玩团。

陈女士提醒,当游客接到“低价游”线路信息,尤其要细读线路流程的注意事项,对比自己的承受能力、健康状况等因素来进一步考量自己是否适合参团。毕竟,有的旅游团会因为成本压缩等情形导致行程紧凑,全程基本“在路上”,如此,身心健康亦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破坏旅游的好心情。

曾几何时,“不合理低价游”让大众崇尚的“物美价廉”一词无所适从。然而,一切不愉快的后续均可以在参团之前避免,但许多游客即使看透线路的“低价”,却仍要抱着侥幸心理试一试。一句话,侥幸心理要不得。

图片来源:摄图网

学会拒绝“未经许可经营”

“山东某公司主要经营农副食品、养生保健类产品,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用户发展为自己公司的会员,并向会员许诺购买该公司产品可提供优惠旅游等附加服务以提高会员的粘性。该公司在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情况下,于2020年11月5日至10日招徕、组织33名会员赴海南参加‘济南博鳌双飞6日游’,共收取团费67604元,并委派3名工作人员为其会员在旅游途中提供服务。”

这是山东文旅厅有关“未经许可经营”案例的代表。值得关注的是,在七个案例中,“未经许可经营”占了三个。

对于“未经许可经营”行为,山东文旅厅在公告中提到了整治范围,涉及保险、养老、食品、保健品、日用品等领域中以老年人为主要目标群体、以市场营销为目的组织的旅游活动,户外、研学、旅拍等特定领域中的旅游活动,通过互联网开展招徕旅游者等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的违法违规行为。

“后疫情时期,出游意愿相对消极,目前老年游客仍是我们的主要客源。”陈女士告诉界面山东。

受疫情影响,今年3月2日,山东文旅厅发布“暂停旅行社跨省旅游组团”。

“正规旅行社受管理部门的约束,当跨省游被熔断,旅行社基本会暂停业务。”陈女士说,此时,基于有出游需求的老年群体,个别保健品、日用品等公司会违规组织旅行,收取团款,甚至外加售卖产品。

在陈女士看来,“未经许可经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防疫的不确定性,以及游客的权益无法保障。

当山东存在中风险地区而采取跨省旅游熔断,非涉旅企业并不会受到约束,倘若继续跨省聚集流动,着实为防疫增加诸多不确定性,以及加大防疫的难度。

“旅行社都会有‘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这是由旅行社缴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陈女士透露,以境内社为例,其质保金可以达到20万元,理赔有方向。

同理,若参加“未经许可经营”的旅游行为,一旦发生意外,纠纷难以处理,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对于游客而言,出游成团之前,必定要查验旅游组织方的资质,诸如《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以判定该旅游组织方是否属于正规。游客要学会拒绝非正规旅游行为,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