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日前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的深陷发言持续发酵,尤其是舆论他对当前汽车行业内卷问题的表态,使其和后背的漩涡广汽集团成为舆论焦点。曾庆洪在论坛上表示,曾的拒广汽集团并不反对内卷,庆洪汽但他也指出过度的和广内卷会对企业的盈利和社会贡献造成负面影响。他认为,绝内卷企业的深陷最终目标是盈利,以便为社会做出贡献,舆论包括纳税和提供就业岗位。漩涡这一发言被外界解读成是曾的拒对价格战的抵制,是庆洪汽广汽集团面对激烈竞争时无力应对的辩解,认为广汽在新形势下缺乏竞争力。和广同场论坛上,绝内卷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深陷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以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发表了各自对内卷的看法,各位高管对内卷的解读也大相径庭。王传福认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只有在过剩的情况下,才能通过竞争实现繁荣。朱华荣则表示,内卷本身意味着对卓越的追求,能够提升中国品牌的高度,最大化用户利益。李书福指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层出不穷,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程度高,法律健全且透明公平,这种竞争是有利的;反之,则会导致偷工减料、造假售假等无序竞争。尽管多位行业领袖对内卷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但广汽集团的处境依然最为引人注目。曾庆洪在发言中提到了“油电同权”的市场困境,这不仅是广汽一家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从合资主导到自主品牌崛起阶段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他还指出,中国汽车公司在价格战中往往以亏损为代价,而跨国集团却能够依靠全球市场保持盈利。以丰田为例,根据该公司2024财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财报显示,丰田净利润达230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12家上市汽车公司利润总和的2.5倍,这揭示了中外汽车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据GlobalDat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汽车销售榜前十位中,仅有一家中国企业——比亚迪入榜,排名第九,销量约302万辆,不足丰田(排名第一,销售约1065万辆)和大众(排名第二,销售约924万辆)的三分之一。曾庆洪不是第一次因言论出圈。2022年在全球锂电价格高企时他曾表示:“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新能源汽车的40%至60%,不断增加,那我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曾庆洪的言论背后,广汽集团近年确实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和高度依赖日产、本田等合资品牌销量的东风集团类似,广汽旗下的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也贡献了大部分销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成为挑大梁的主角,而合资品牌则因为新能源转型不利而陷入困境。今年1月至5月,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的销量分别下滑24.3%和27.26%,即便在新能源市场表现强劲的广汽埃安也下滑了38.71%。在所有子公司中,唯一实现增长的仅有广汽乘用车,累计增长6.24%。整体来看,广汽集团今年前五个月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2.7万辆。销量下滑之际,广汽集团开启裁员。2023年7月,广汽丰田裁员1000人;今年5月,广汽本田又启动了大规模裁员;广汽埃安也开始解约应届生。面对当前的市场困境和舆论压力,广汽集团亟需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尽管内卷竞争不可避免,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广汽必须在技术创新、市场策略和品牌建设上全面升级,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理性来看,中国汽车公司在品牌、技术积累、销量和利润率上与全球巨头仍有差距。自主品牌应放眼全球,通过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增强自身实力,出海竞争。短期内,保持利润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投入;长期来看,企业应关注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