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月2日讯,亿安近日,徽国中国中车旗下全资子公司中车资本联合中车国创(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手国调二期协同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安徽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有限公司、芜湖安徽省三重一创产业发展二期基金有限公司,交投基金共同发起成立了华舆高新交控(芜湖)产业链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亿安

该基金总认缴出资额为30.31亿元人民币,徽国中车资本作为LP认缴出资9亿元人民币。联手据了解,成立该基金将聚焦轨道交通、芜湖新能源、交投基金新材料、亿安新能源汽车、徽国先进制造、联手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其它被认为有高度投资价值的行业。

一位安徽国资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该基金由安徽交控集团旗下新基建母基金、以及安徽省“三重一创”产业发展二期基金与上述央企共同出资设立,这将进一步壮大安徽 “交控系”基金群的规模,提升其与头部产业资本的合作质量,增强 “产业+资本”的赋能优势。

中国中车发力新兴产业

中国中车成立于2007年,是目前全球第一大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今年上半年,新产业业务实现收入368.49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2.21%,该板块增长主要由储能设备和高端零部件贡献。

近年来,中国中车坚持“双碳目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新产业布局。并在此背景下,于2016年成立了中车资本,其位于北京市,作为中国中车的投资平台,中车资本有四块主要业务:基金、金融服务、直投和股权管理、创新业务。围绕这四大主要业务,中车资本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内部产业项目孵化等方向开展投资。

新能源方面,凭借在风电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中车资本成立了100亿元的风光储基金。此前,还完成了对氢能源、新能源车的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中车资本围绕数字经济在MES/CAE、低代码、工控安全等领域进行了布局;产业内部项目孵化方面,中车资本内部孵化了一批具有产业拓展性的项目。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自成立起,中车资本对外投资了17家企业,管理基金8只,公开投资事件82起。其中2023年投资事件达到18起,包括星辰新能、德智新材、铭毅科技等,涉及行业为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

其中最新动向是在今日,苏州旗芯微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完成B+及B++轮两轮新进融资,由北京华控、苏高新金控等和中车资本旗下基金中车民生联合投资,融资金额达数亿元。本轮所募资金,将用于加速新一代域控制器芯片的研发与量产,以形成更完整的车规控制器芯片布局。

就在上个月,中车资本还投资了两家企业 。先是2023年12月20日,长时储能“黑马”星辰新能宣布,公司获得国电投产业基金、五矿创投、中车资本多家实力产投方的战略投资;紧接着,景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中车资本旗下的中车科技创新基金领投。

“央企+国家级基金+地方基金”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由中车资本联合国调二期协同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设立的该基金,2023年12月28日已在芜湖市设立登记。

在本次出资的两家安徽省基金中,安徽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安徽省交控集团成员。自2017年起,安徽省交控集团大力推进基金投资业务、资本运作、产业投资,形成了以参股基金为补充的“交控系”基金群。

据了解,“交控系”基金群累计认缴规模已近100亿元,实缴规模约54亿元,并主导设立了3支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

另一家安徽基金出资方“三重一创”产业发展二期基金,则成立于2022年9月,注册资本125亿元。根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今年4月披露的信息, “三重一创”二期基金突出“功能性”,重点围绕产业链补链、硬科技、产业并购等方面开展投资。

以上两只基金,都是在这两年安徽母基金空前爆发的背景下成立。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安徽省完成或宣布设立的母基金超过10支,已披露的出资有18笔,规模近49亿元。

安徽母基金的大爆发,和近年来安徽省发力新兴产业有关。在已形成丰富创新经验的“风投之城”合肥的带领下,安徽省近年来积极布局十大新兴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

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是时代发展的“新风口”,也是合肥已经形成的优势产业之一,这一新兴产业正强劲引领安徽汽车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去年1-11月,安徽全省汽车产量达到217.8万辆,增长了42.7%,从全国第七位上升到第二位;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8万辆,增长了63.2%,已占到全国新能源汽车9.3%的市场份额,在全国也从第7位上升到第4位。

投资人杨光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本次安徽省联合中国中车等设立该基金,可以充分结合中车集团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发挥高端装备产业链链长单位的带动作用,应该可以帮到安徽省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领域的更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