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明一

这些天,时评收客视“旅游团谢绝记者律师”成为网络热搜话题。有职业歧游

据上游新闻报道,合理一位新闻从业者近日在朋友圈爆料称,时评收客视自己在网上团购预订一家云南旅行社时,有职业歧游因为持有记者证被客服建议不要跟团。合理更有旅行社表示,时评收客视“我们没办法接待记者,有职业歧游也没有旅行社愿意接待记者。合理”

俗话说,时评收客视同行是有职业歧游冤家。那么,合理非同行之间为何也会成为“冤家”?

随后,时评收客视上游新闻媒体记者联系云南省文旅厅,有职业歧游工作人员称没有听说类似限制记者参团的合理现象,也建议不要报低价团,报正常价格的团应该就不会遇到这类问题。

一语道破天机,还是“不合理低价游”惹的祸。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合理低价游”的那些事

去年,山东省文旅厅公布了七起带有教育警示作用的指导案例。细看这些案例,“不合理低价游”频现。

“执法人员在双随机检查中发现,山东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每人240元的价格组织了两名游客参加了厦门双飞5日游,行程中安排有五个购物店,通过诱骗并安排游客进购物店购物的方式获取了地接社按照人头实际返款金额400元。”

这是案例之一,其中,“行程中安排有五个购物店”,“获取了地接社按照人头实际返款金额400元”等细节值得注意。

事实上,从山东出发到厦门,仅“双飞”的票价必然远超240元,更何况旅游团要面对持续多天的消费。

彼时,一位青岛旅游业内人士告诉界面山东,这个案例揭露的正是“负地接”模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A市旅行社负责招募游客赴B市旅游,并交接给B市地接社,由地接社成团,并支付A市旅行社人头返款。而此时旅行尚未开始,B市地接社的收入已经成为负数,加之游客的吃住费用,如何才能不亏本?也就是“赌”一把游客的购买力。

近些年,“单男不收,全男不收,65岁以上加收保证金”等规则,已经开始标注在旅行社的线路推介之上,其用意还是在考量游客的消费能力与最终“营收”。

或许,在部分旅游从业者看来,记者拥有媒体资源易于曝光,律师懂得维权善于“挑刺”……那么,谢绝记者律师等相关职业的人参团,就会获得口碑的提升吗?答案是否定的。相反,这正是经不起推敲,不自信、心虚的表现。

暂且不说这种职业歧视已经违反了相关法规,最重要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网络自媒体发达的当下,网络曝光不仅来自于大众媒体人,梳理诸多有关旅游不良体验的纠纷事件,均是来自于游客在社交平台的发声。

图片来源:山东省文旅厅官网截图

跟团游:知己知彼,善于甄别

在去年的公告中,山东文旅厅已经明确,严查低于行业公认的合理价格的包价旅游产品,地接社以“零团费”价格或“买团”形式,接待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旅游团队,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的“不合理低价游”违法违规行为。

事实上,市场需求是双向属性,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文旅部门整治的同时,游客更应该提高防范意识。比如,当一条旅游线路的宣传价格低于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就要警惕。

“在实际预定过程中,有的客人会直接表明需要纯玩团,他们会直接规避购物引发的不愉快。”有着十多年旅游从业经验的陈女士告诉界面山东,与三年前相比,她感觉年轻人的出游方式正在改变,更倾向于自由行。比如,自己预订机票酒店,甚至签证,对旅行社的依赖程度降低。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已经成为普通消费品,但许多客人看重的还是价格,有购物安排的线路仍占据一定比例。”陈女士介绍,公司之前也做过一些定制自由行,但在当前阶段,自由行因为假期把控、程序繁琐、价格偏高等因素,成单率并不高。

而游客若要跟团出游,一定要事先查验旅游组织方的资质,诸如《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同时,要学会拒绝非正规旅游行为。

旅游,就是要收获一份好心情。参团之前,游客一定要细读线路流程。因为成本因素,有的旅游线路会全程紧凑,一直在“赶路”,此时,要考量自身的健康状况、承受能力,避免破坏出游的好心情。

总之,谢绝部分职业参团并不会获得口碑的提升,与其自欺欺人,倒不如真诚实干走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