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城市铜陵,中国号称“中国古铜都”,古铜文化底蕴深厚。都再一提到铜陵,现文人们都会说这是化底化绽座因铜而兴的城市,铜文化是通文其主色调。而我同时认为,放光这座典型的中国新型工业城市,其境内大通镇的古铜文化底蕴使铜陵与长江文化产生渊源。

据史料记载,都再春秋晚期的现文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吴楚争霸所打的化底化绽“鹊岸之战”就发生在大通(当时称鹊头),这是通文大通第一次见诸历史记载。

据史料记载,放光战国时期,中国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先后三次遭到流放,屈原第三次流放陵阳九年期间,是经大通中转进出陵阳的。在这九年间,他经常到陵阳周边的大通游学、访友,还写下《哀郢》等名作。在他自沉汨罗江后,大通人以龙舟竞渡方式纪念他,这也是大通兴盛龙文化、鹊江龙舟竞渡非常有名并一直传承至今的原因。

汉朝建立后,吴王刘濞在其封地“招致天下亡命者”,开展“梅根冶”(今铜陵大通与池州梅垅相连地带),冶炼兵器、铸造钱币。“七王之乱”平定后,朝廷于公元前119年设置当时全国唯一的“铜官”府(今铜陵),府衙设在“鹊头山”(今铜陵五松镇),生产基地仍在“梅根冶”,“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以上”。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就是反映汉唐时期“梅根冶”的场景,足见其冶炼规模与影响之大。

三国时,铜陵属东吴,当时名“春谷”,周瑜、鲁肃、徐奉、丁泰等名将都曾担任过春谷长,驻守大通,操练水军,与北魏驻守庐州(今合肥)的张辽等进行对峙、作战。宋初池州举人樊若水在大通羊山矶测量长江宽度、水文并献“浮梁计”,帮助北宋统一中国。

明代,大通名门望族——佘家接连出5位进士,其中佘毅中、佘敬中、佘合中三兄弟连中进士。佘敬中之子佘翘根据樊若水事迹创作经典名剧《量江记》等,让其成为著名的文学家。素有“礼佛九华故道”之称的青通河,明清时成为徽商三条重要经商通道之一。

1900年,唐才常、秦力山领导的大通自立军起义,在大通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1901年至1910年,在家守孝制的清廷官员方履中牵头联络房秩五、潘赞化、陈独秀、李经方等,在大通发起历时十年之久的铜官山矿权交涉案,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与当时四川保路运动齐名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最终以铜陵人民收回矿权而结束。

解放战争时,铜陵籍英雄刘四姐、赵傍根在羊山矶演绎的《渡江侦察记》,让类似《量江记》历史传奇于近千年后在这里再度上演……

所有这些,让我时常思考:是什么支撑着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具有生生不息的动力?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长江及其支流发达的水运、矿业和渔业等资源丰富,这里历代人民具有不懈追求、顽强拼搏、敢为人先、海纳百川的理念。回答好这一问题,无疑会增添今天的铜陵发展的信心与力量,更会让其在新时代滚滚向前的长河中,承前启后、云帆直挂、奋勇远航。

回答上述问题似乎很复杂。其实,我们可将上述问题答案浓缩为属于长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通文化”。所谓“大通文化”,我以为不仅是盐文化、水文化、佛文化,还应包括和谐工商文化、青铜采冶文化、名人望族文化、革命历史文化、市井民俗文化、江岛美食文化、徽派建筑文化等。

大通“因水成邑”,在中国历史上写下精彩华章,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大通,没有后来的铜陵,因此说“铜陵的历史底蕴在大通”名副其实。今天,我们通过发掘、整理大通史料发现,水对大通存在的主体意义十分巨大。因其位于吴头楚尾(长)江(青通)河交处,这里因此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水运发达,唐时成为“水驿”和九华山“头天门”;宋时成为杨万里笔下“大通镇”,成为大通以镇面世见诸诗文的最早记载;明清时成为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是清末民国时繁华的“小上海”和辛亥革命时的主战场。同样因水,这里为人们当初发掘、采冶“铜”,以及捕鱼、经商、运输、盐务、屯军等提供了众多便利,建造了许多设施,发明了许多工具,获得了许多生产技术技能,形成了独特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历代遗留下来的建构和工具,如:澜溪、和悦两条历史街区等,都是“大通文化”的物质形式;而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生存理念和生活习惯所表现出的勤劳、勇敢、敢为人先、包容兼蓄等美德,在舞水龙灯、划龙舟、唱傩戏、说民谣(如《十舍不得》)等有所体现,则是“大通文化”传承下来的精神产品。

铜、渔、盐成全了大通;“大通文化”代代承传,造就了硬汉般的铜陵人。如今,这代代因袭的“文化之灯”传到我们手上,就看我们怎样让它更加光辉灿烂。我认为现在刻不容缓要做的,就是 “发掘、保护、梳理、集成”:发现并保护好现存大通各业历史文化现场,发掘、整理其生产生活过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发掘、梳理反映“老大通”人的生存观念、生活习惯等并集成于文字,让久远的优秀文化引领今天的铜都不断升华。

三千年的社会发展,塑造了古之大通、今之铜陵的文化人格。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是寻觅“大通文化”传承至今的种种遗存、种种体现,总结、提炼出“凝聚市民的意志,协力建设和发展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城市精神,通过建设“国家长江文化铜陵公园”作为载体,让“大通文化”这盏明灯绽放光彩!